新闻

生活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学校新闻 2021年06月28日
生活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近日,对外汉语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端午节假期。在学习了课本中有关食物的话题后,孩子们认识了健康与非健康的食物后,我们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继续拓展学习中国饮食的话题。

一、初步了解端午节

孩子们在认识了春节,清明之后,又认识和了解了端午节。知道了端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二、走进文字感受端午之美

孩子们在学习《端午粽》这篇拓展课文后,明白了端午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粽子有哪些种类以及包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孩子们在聆听屈原投江的故事后并对屈原投江展开了讨论。

三、实践体验端午文化

学生们认真探索、动手编织带有祈求好运的五彩绳。

学生们根据课文,认识了粽叶、糯米、红豆,并且在观看制作视频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勇于尝试包粽子。细长窄的粽叶、总是不听手指的指挥、手指有自己的想法、粽叶包裹下的糯米团时上时下、左突右冲。好不容易终于将粽叶卷成了形状,将手指固定好,另外一只手来勺米,但是淘气的糯米却跑了出来……面对此情此情,孩子们也不气馁,重新观察老师包粽子的步骤,拿起新的粽叶,及时填补漏洞。然后包扎、裹线、打结。噔噔蹬蹬!一个粽子就包好啦!

孩子们把自己包好的粽子放入沸腾的水里,等待着粽子被煮熟。在等待的过程中,嗅觉灵敏的孩子闻到了一股香味从锅里散发出来。老师告诉他们这就是《端午粽》里形容的粽子富有的清香。孩子们顿时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米粽子,但是孩子们说这比他们之前吃过的粽子都更好吃!一个个独特的粽子包含了孩子们努力尝试的汗水,是孩子们一起合作、攻克困难的成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传统,而且他们精细运动的能力、观察力、创造力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也是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证明!

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边学边教,边教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