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查看完整版:常州威雅学子 | 现场斩获音乐名校录取,她用大提琴奏响成长的乐章
马同学 S. Ma
常州威雅2025届毕业生
已获录取: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大提琴表演专业)
已获面邀: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大提琴表演专业)
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 Royal Birmingham Conservatoire
始建于1859年,是英国最古老和最具地位的音乐学院之一,也是欧洲最出色的音乐学院之一,在独奏表演、作曲、室内乐、管弦乐和爵士乐等方面成就显著。曾在NSS(The National Student Survey)满意度最高的英国音乐学院中连续三年蝉联No.1。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也是这所名校的荣誉博士。
五年前,她初次按下琴弦,奏响了人生中第一声大提琴的嗡嗡低鸣,到进入常州威雅后一步一个台阶,在英皇大提琴8级考试中获得140分——这是全球前10%学子才能拿到的超高分。在最初怀揣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学习大提琴时,马同学从不曾想过,她会在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面试现场,凭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与一路打磨出的精湛技艺,直接收获口头Offer,半只脚已然踏入了这所国际著名音乐学府的殿堂。
回望自己的成长漫旅,马同学在形容自己的大提琴之路时,用了两个词——“异军突起”和“Buff叠满”。
01 “异军突起”的独特旅程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五年前,学习钢琴多年的马同学在某一天突然合上了琴盖,突发奇想地决定去尝试弦乐器。或许是某种隐秘的召唤,她与大提琴之间的默契几乎是注定的。那种温暖宽广的音域,以她的原话“最接近人声的音色”,仿佛可以捕捉到人心灵里最柔软的共鸣。而大提琴的沉吟与细腻,也与她与生俱来的共情力和丰沛敏锐的情绪感知能力一拍即合,更让她能够通过这门乐器去传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一切仿佛天启,当她决定拿起大提琴的那一刻,不仅开启了与音乐更加深刻的对话,也为自己在音乐旅程中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一路横冲直撞地拾级而上,也一路不时驻足细细感悟,成为了那个在众多音符里“异军突起”的独特存在。
在常州威雅正式开始大提琴的系统学习后,马同学迅速崭露头角,在海内外大大小小的众多音乐比赛中一路高歌挺进。2024俄国春之旋律音乐比赛二等奖,上海白玉兰音乐节独奏组江苏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二等奖,威雅2024文化节合奏组一等奖……凭借在海内外多个音乐比赛中的卓越表现,她在演奏技巧中不断精进,也在总结复盘中咂摸出了应对每个音乐学子都绕不开的英皇考级的一点心得。在级别更高、难度更高的英皇大提琴8级考试中,她的秘籍,就是跳脱出单纯的考级框架,把它当做一场真正的演出。“在拉琴的时候,仅仅做到把音拉准是不足以达到考官的期待的。更重要的是调动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融入到表演的过程中,要像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样去演绎一首曲子。”这也是她分享给同样追逐音乐梦想的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心得。
无论是在舞台上的动人演绎,还是考级中的不断挑战,抑或是在大学申请过程中的乐曲准备,她都会习惯性地做一件事,那就是给每首乐曲做“背调”,她会深入了解每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心境,与作曲家的情感共情。如果一首曲子背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她会在演奏时回忆起自己曾经历过的低谷,让这些情感自然地融入到她的演奏中。正是这种情感的积淀,使她的音乐表现更加打动人心,仿佛每一首曲子都承载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触动听众。
辗转在不同的乐曲中,她已经“听过、看过、感受过”了无数作曲家的故事,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不仅让她在乐曲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也塑造了她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与全球范围内的优秀音乐生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大学申请面试前,马同学已经很好地把心态从焦虑调整到了从容,她能够发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旅程,会在音乐道路上有不同的位置,这是我正在尝试接受的一个过程。”这样云淡风轻的感慨。她的从容与自信,正是她在五年的音乐旅程中逐渐沉淀出的内在力量。这种与众不同的心态与实践,也使她在茫茫乐海中成为一颗闪耀的音乐新星。
02 差异化所带来的碰撞,碰撞而生发的灵光
徜徉在西洋古典音乐良久,马同学并未局限于传统的音乐框架,她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打破边界,寻求差异化的碰撞。在常州威雅的音乐漫旅中,马同学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热烈的音乐形式。当她首次接触到电贝司的时候,更具现代化的电子音乐带给她一种全新的视听冲击。与大提琴的细腻与沉静不同,电贝司充满激情的节奏与令人亢奋的鼓点,让她意识到音乐语言的多样性,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钟爱的乐器与音乐风格。她向我们提到了电大提琴,这也是她未来想要尝试的一种乐器——“我可以用它进行演奏一些流行音乐,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于乐器的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
透过她的话语,我们得以洞悉她其实从未停止过对当下、对未来的思考。在这个日益变化的时代,她会去考察观众和市场更青睐怎样的音乐形式。她认为音乐应该包容更多的声音与形式,能够真正跨越时间的鸿沟,让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音符中激荡出崭新的篇章。
马同学尝试电贝司演奏向内自省,向外探求。在与马同学接触的过程中,令人深刻感受的一定是她在外界喧嚣与内心宁静之间游刃有余的平衡能力。她会积极筹备学校每年的年度学院合唱比赛,会不错过校管弦乐队的各种活动,会在威雅版“乐队的夏天”舞台上释放激情,会在暑假不惧长途跋涉,飞赴英国,去参加汇聚了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家们的夏令营……这些经历让她的音乐视野更加广阔,也让她在不断探索与挑战中,找到了更深的自我理解与成长。
她既享受在室内乐演奏中,伴着耳边立体环绕的音乐奏鸣,与同伴们像命运共同体那样一起呼吸一起换拍,享受那种每个音符都紧密相连的奇妙感受。也能够在每次的热闹离场后,安静地退回内心,重新审视音乐对自己灵魂的指引。对她而言,音乐不仅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一次次深入自我、感知内心的旅程。她懂得在繁忙与喧嚣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与空间,也明晰如何在浮躁与压力中找回自己的音乐初心。
03 她叠满的“Buff”是……?
Mr Ward-Roden,她在常州威雅的导师,也是她音乐旅程中的引路人。在谈到与Mr Ward-Roden的纽带时,她用了一个传统而庄重的词——“拜师学艺”。这个词语在当下,或许显得些许古旧与稀有,但我们却不禁为这一表达而动容,因为它不仅传达着了马同学对她的老师Mr Ward-Roden深深的敬仰,更是着一种传承与信任的象征。
在音乐的世界里,师徒关系往往意味着一段充满智慧、耐心与引导的历程。从马同学开始大提琴学习之初,就得到了Mr Ward-Roden的悉心指导。从大学申请规划,到作品提交的推进,再到准备现场的面试,每一步成长的印记都有Mr Ward-Roden的参与、栽培与见证。她跟随着师父的脚步,踏踏实实地走出了自己的音乐方向。“他不仅是我的乐器老师,更是我的生活导师,对我未来的人生规划都起到了引领作用”,马同学告诉我们,不仅是Mr Ward-Roden如此,她在常州威雅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让她感受到过温暖。“当我们有任何情绪上的低落时,老师都会及时发现,把自己的时间分给我们,去倾听,去疏导,去帮我们走出当前的困境。”
“她的音乐之旅非常鼓舞人心。虽然起步较晚,但她在过去三年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坚定与毅力。”Mr Ward-Roden也非常欣赏自己这个刻苦与天赋并存的学生。正如马同学所感激的那样,常州威雅为她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让她在这里激发潜能、汲取营养;而她的老师则凭借深厚的音乐底蕴与敏锐的眼光,精心雕琢她的技巧与情感,赋予她以艺术的灵魂。她的音乐之路并非孤军奋战,这些层层叠加的“Buff”像一股温暖的力量,在无形中助推她走得更远,更稳。
当沉浸在大提琴的世界里时,她是专注而沉静的,整个宇宙都凝固在她的一弓一弦之间。当跳脱出音乐之外,她同样闪烁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她的未来规划充满了开放与多样性——“未来我可能会做一名职业大提琴家,举办我的个人音乐会,也可能会进入乐团当一名室内乐的乐手……”马同学的音乐之路,正如她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多维的可能性与无限的创造力。
在常州威雅,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追逐梦想的土壤。威雅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在艺术、学术及人生道路上勇敢探索,迈向自我实现。马同学的成长历程完美体现了这一点——她不仅是一个专注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敢于梦想与探索的年轻灵魂。在她的世界里,音乐永远是她表达情感、与世界对话的语言,而她的未来,必定如同她的音乐一样,过尽千帆,仍归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