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古生物学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本学期,常州威雅小学部鲨鱼班的学生在“恐龙与化石”主题课上过了一把当古生物学家的瘾。他们渴望探索化石的奥秘,为一颗颗形态各异的化石着迷,聪明的小脑袋迸发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
在恐龙主题字典的帮助下,学生们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恐龙化石与古生物学家方面的词汇与术语。
通过一系列主题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意识到,每块化石都隐藏着线索,可以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到数百万年前地球生物的信息。之后挖掘课的设计与编排则是受到了利维· 维果斯基、唐纳德· 舍恩和大卫· 库伯这三位当代最杰出的教育理论家的启发。
在维果斯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挖掘活动需要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相互协作,反思复盘。
在完成挖掘化石块这一任务时,学生以两两成组协同工作。过程中,他们要不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简述发现,并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会用到描述性的形容词,这恰好与我们之前英语语言课上学过的内容紧密相连。
一旦学生顺利完成了挖掘任务,紧接着下一项任务便是通过化石所处年代追溯这只恐龙的相关信息。他们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调查恐龙的高度、重量、寿命以及栖息地,记录下相关数据和细节,并画出恐龙生前的草图。
在化石研究的第二阶段,学生们可以发挥作为古生物学家的专长,探究化石所处的三个时代,并将它们按时间线排列。这样一来,他们对化石分类的了解就更进一步,也明确了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关键古生物学术语之间的区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三个关键时期的化石展开研究。之后,学生们制作了一个包含翻盖和图像的化石层,上面交代了在特定时代下被发现化石的关键事实信息。
“恐龙化石”这一主题的课程将鲨鱼班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拉满,他们沉浸于研究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史前生物之中。
![]() |
![]() |